诊改动态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21-10-26 09:43    浏览量:[]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21)













2020年12月



  录

一、学校概况

(一)基本情况

(二)师资情况

(三)设施设备

二、基础数据

三、学生发展

(一)招生情况

(二)学生就业

1.就业服务

2.就业情况

3.薪酬变化

4.就业满意度

(二)立德树人

1. 思想道德素质

2. 身心素质

3. 双创素养

四、教育教学

(一)思政教育主阵地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专业与课程建设

1.专业调整机制

2.合作育人

3.课程建设

(四)教师发展

1.教师综合素养

2.人才引进机制

3.教师实践锻炼

4.教师发展成效

(五)信息化建设

(六)校园文化建设

1.社团建设

2.文化建设成效

五、政策保障

(一)政策支持

1.国家政策

2.省市支持

(二)经费支持

(二)质量保障措施

1.教学管理

2.诊改机制

六、服务贡献

(一)服务司法行政系统

1.培训服务

2.智力支持

(二)服务地方发展

(三)服务西部建设

七、面临挑战及改进措施

(一)面临的挑战

(二)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学校概况

(一)基本情况

学院地处四川德阳(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是一所公办政法类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由四川司法主管对内称四川省司法警察训练总队,主要举办大专学历教育和开展行业在职培训。司法部藏汉双语培训基地、四川省司法厅党委党校、四川律师学院、四川省律师行业德阳市律师行业、德阳市干部培训高校基地均建在学院。

学历教育方面,学院坚持“做精做优做特色”的发展定位。先后开设学历教育专业14个,2016年停止招生专业4个。目前招生专业10个,均属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的公安与司法。其中,面向监狱刑罚执行工作,开设刑事执行、刑事侦查技术、犯心理测量与矫治技术、司法信息技术、司法信息安全6个专业;面向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开设行政执行专业;面向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开设法律事务和社区矫正2个专业;面向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开设司法警务专业;面向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开设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刑事执行和法律事务专业是央财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业。刑事侦查技术专业是省教育厅立项的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安全防范技术专业是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重点建设专业。

培训教育方面,学院坚持“做大做强做品牌”的发展定位,主要面向四川、西藏、青海、甘肃、贵州等省区司法行政系统以及国家安全机关,开展初任律师、警衔晋升、新干警入职、警务技能、藏汉双语、基层司法行政业务等培训。年均培训规模在7000人左右。

学院作为四川司法行政系统唯一一所高校,担负着为系统培养才、培训干警和为司法行政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智力支撑的重要职责。长期以来,学院秉承“政治建校、警魂塑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司法行政、面向政法系统、服务社会治理”的办学定位,践行“忠诚尚法、重能强警”的校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植根行业、依靠行业、服务行业、促进行业的基础不断推动自身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司法职业教育。建校至今累计向西部地区政法系统及社会各界输送法律职业人才3万余名,其中7000余名进入我省监狱、戒毒单位,已成长为监所领导和中层干部的超过800名,被誉为“司法警官的摇篮”。经过三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已成为四川省司法行政系统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干部教育培养基地和理论与实务研究基地。

(二)师资情况

现有教师329人,生师比达到17.4。其中校内教职工254人,专任教师124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专任青年教师46人,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数比例达到75.81%。高级职称教师达到57人,硕士以上学位55人。师资结构情况见表(见表1-2,图1-1,图1-2)。学院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人数79人,其中研究生或硕士学位及以上的人数有46人,占比58.23%,(见图1-3,1-4),年富力强。

1-2师资结构对比表

项目/年度

2020

2019

2018

2017

折合教师数

232

277

265

261

在校生

4179

4363

4270

4375

生师比

17.4

16.83

16.09

18.6


1-3  2019年专任教师情况               图1-4  2020年专任教师情况

 (三)设施设备

学院生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01916261元,2020年达到18013.72元,超过同类院校(见图1-5,图1-6)。2019年生均图书91册,2020年生均图书102.16册,高于全国示范院校与骨干院校的生均图书量(见图1-7,图1-8)。

二、基础数据

2-1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

占地面积

校舍总建筑面积

教室

图书馆

实验、实习场所

体育馆

行政办公用房

学生宿舍

学生食堂

85973.8

108333

16071

7000

7907

2961

6916

30708

6961

2-2馆藏图书资料

纸质图书(万册)

专业期刊(种)

总册数

本学年新增数

中文纸质专业期刊

外文纸质专业期刊

电子专业期刊

电子图书(GB)

41.264

1.35

278

0

6106

8021

2-3阅览室、机房、教室

阅览室
座位数(个)

计算机数(台)

合计

其中:教学用计算机

其中:机房用计算机

合计

其中:平板电脑

公共机房

专业机房

512

1,803

1396

0

244

163


2-4信息化建设概况

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Mbps)

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Mbps)

无线覆盖情况

网络信息点数
(个)

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GB)

上网课程数(门)

1,500.00

10000.00

全校

4988

42000

67

三、学生发展

(一)招生情况

学院2020年面向四川、重庆、西藏、贵州、内蒙古、陕西、河南、青海、甘肃、福建和广西等1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其中省外招生专业为法律事务、司法警务、社区矫正、安全防范技术、司法信息技术、刑事执行、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专业。

学院2020年录取新1700人,其中四川普通招考1151人,单独招生343人,省外147人,补录59人。新生实际到校报到数1482人,另有应征入伍18人,合计报到人数为1500人,报到率为88.06 %,其中省外考生报到率为85.03%,与去年相比中有升。四川理科投档线为408402,分别高出省控线258252

(二)学生就业

1.就业服务

加大就业服务力度。召开就业双选会 46 场,接待用人单位 58 家,为毕业生提供 3386 个就业岗位。定向招录政策落地。积极参与调研全省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及司法行政政法专项编制公务员的招录便捷机制,推进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公务员定向招录政策的出台;加大和监狱戒毒系统、成都铁路公安局、长江航运公安局、各地市州司法局、公安边防等单位的合作,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响应国家号召,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基层就业、参军入伍等政策措施。为301名就业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 36.12 万元(2019年为 16.44万元),为 74 名毕业生发放就业困难补贴 4.44 万元,补贴总额历史性地突破了 40 万元。

就业服务满意度提高。2019届中有 72.26%的人表示接受过母校提供的求职服务,认为学校求职服务工作落实效果较好。其中,毕业生接受“职业发展规划”求职服务的比例(38.17%)最大,其有效性为 69.80%;接受“辅导简历写作”求职服务的比例为 16.03%,其有效性(96.61%)较高。(见图3-1)2019 届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 80.96%,八成以上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表示满意。其中,刑事司法系、法学系、司法信息管理系、侦查系的就业指导服务总体满意度分别为 83.90%、82.07%、79.25%、76.77%。(见图3-2)

3-1毕业生接受就业指导服务的比例及有效性评价(多选)

3-2 各院系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

2.就业情况

就业渠道增加对口就业率有所提升97名毕业生到新疆公安行业就业170 名毕业生2019年四川省司法行政系统定向招录进入公务员行列29 名毕业生参军;3 名毕业生积极参加“大学生西部志愿者”计划;多名毕业生参加大学生村官计划;244名学生升入本科院校。2019 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为 79.95%,近八成毕业生从事专业相关工作2020年四川司法行政系统面向我院警察类专业的定向招录报名工作,定向招录计划数与我院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的毕业生人数比达到42.5%。根据学生毕业半年后数据调研显示,2019届毕业生从事警察相关工作的比例(26.1%)较2018届(16.0%)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 2019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53%,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63%相比差距明显减小。(见图3-3)

就业稳定性得到提升。2019届毕业生离职率为35%,就业稳定性有所增强,学院近四届毕业生离职率均低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见图3-4)


                   

3-3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变化趋势


3-4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变化趋势

3.薪酬变化

学院2019届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与2018届基本持平,2016-2019届毕业生的月收入分别为3484元、3536元、3821元、3851元,整体呈上升趋势(图3-5)。从事“互联网开发及应用”职业类的月收入较高,为5438元;从事“保险”职业类的月收入偏低,为2820元(图3-6)。



3-5 近四年毕业生月收入对比

3-6 近四年毕业生职业类型月收入对比

   4.就业满意度

根据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2019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59%,整体保持在六成左右,对就业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是“收入低”(85%),其次是“发展空间不够”(60%),其中因收入低对就业不满意的原因较上届上升较多。

(二)立德树人

以警务化管理为抓手,充分发挥“管理育人”,积极探索“党建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的“五育人”工作思路。

1. 思想道德素质

学院深入研究把握思政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聚焦学生思想状况实际,经过一年努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打开了、内容丰富了、成效明显了、获得感增强了。

“地毯式”调研是保障。根据学院党委安排,思政部联合学生处、各系开展了“大学生思想状况专题调研”。学院以此份调研报告作为基础,及时调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与内容,以期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成才所需。

课堂学习是根基。学院采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中全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劳动观念教育,培育学生成为心怀国家、热爱人民的奉献者,以应对西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培育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矢志不移、勇担责任的信仰者,培养学生以“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目标指引专业学习;培育学生做脚踏实地、知行合一的行业实干者,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

德育提升是根本。一是聚焦学生品行,注重全面发展。通过“诚信应考”、“老人摔倒了,我要扶”签名墙、“微笑大使”评选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明礼、诚信、友善、助人为乐等良好的道德修为。二是强化实践应用,加强主流引导。“警色青春 抗疫有我”、“敬老爱老”、“关爱留守儿童”、“防艾形象大使”选拔、“德阳创卫、人人参与”等实践活动中,学生完成了自我学习和教育,由受教者转化为传播者。三是打造文化名片,营造德育氛围。“川司警院正青春”、“川司求实学社”等校园文化品牌的创立,实现“三全”教育,营造良好德育环境,促使学生将德育根植于内心、外化于品行。

根据第三方机构调查数据显示,97%的2019届毕业生表示大学帮助自己在德育方面得到了明显提升,较2018届(95%)有所上升。其中,尤其是在“遵纪守法”、“积极努力、追求上进”、“诚实守信”方面得到提升较多。

3-7 德育提升对比图


3-8 德育培养维度

 2. 身心素质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在疫情期间开通线上心理咨询平台,开展线上讲座,加强疫情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网络宣传力度,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复学后,学院进一步完善心理中心、朋辈小组和班级心理联络员三级心理服务网络,不断规范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服务体系。本年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共接待线上线下及电话心理咨询65次,转送2人至医院就医。23人获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

3. 双创素养

学院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创新创业工作的统筹规划、制度建设、经费保障等。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活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沟通交流平台、创业项目孵化和指导服务平台。开展 SYB 创新创业教育。全年完成SYB 创业培训共计10期,共300 余人次。2019届毕业生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创业教学课程(52%)、创业辅导活动(49%)、创业实践活动(37%),其有效性分别为59%、67%、74%。(图3-9)


3-9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数据百分比

4. 通用能力

根据第三方机构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的整体通用能力达成情况较好,2019届毕业生的通用能力达成度为91%,近四年稳中有升,且均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如图3-10)。

3-10 近四年毕业生通用能力达成度

四、教育教学

(一)思政教育主阵地

学院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每周安排2学时,另外安排学生利用假期参加有关社会实践活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每周安排2学时,作为课堂理论学习时间,学生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以全局观、系统观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深化“育人”和“质量”内涵,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目标引导,构建思政教育新格局。把“门门有思政、人人会育人”的目标和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学院“十四五”规划,涵养育人新生态。

坚持制度规范,引领教学改革新气象。出台文件确保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落实思政课学时、学分、教研室设置、师生比;修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思政工作水平的系列制度;坚持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讲好“开学第一课”,学院党政领导每期给学生上“形势与政策”课。

坚持质量核心,完善教学发展新机制。一是以教改提质量:学院在“创新思政扬警威 实践育人促成才”教学改革项目中投入专项经费,促进思政教学改革,探索警院特色的思政实践育人模式。二是以示范强质量。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四门专业课为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引领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将政治立场 、思想信仰、科学精神、传统文化和人文素养自觉融入课堂。三是以实践促质量。持续打造“志愿者服务” “春运执勤”“廉洁教育“等精品项目,提高思政教育教学获得感。

坚持特色引领,开辟思政教学新途径。思政课堂教学持续开展主题班会、时事分享、辩论赛、道德微讲堂等活动;实践教学继续探索“思政大讲堂”“读书交流会”“圆桌会议”“学四史知识竞赛”“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学习寄语精神、共话青春担当”、团课、党课等警院特色的教学活动。喜闻乐见、与时俱进的教学形式切实彰显了我院思政教学的时代感,增强了吸引力,使其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院按照“贴紧需求建专业,依托行业强保障,立足实战练技能”的原则,找准专业定位,紧紧围绕法治国家建设和司法行政事业发展需要,按照“立足司法行政、面向政法系统、服务社会治理”的办学定位,注重开放建专业,“走出去、请进来”,虚心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经验,全面开展需求调研,推行将课堂建立到现场“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实习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搭建就业平台、创新办学模式、制订能力标准、开发课程教材、打造实训基地、组建师资队伍,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设备资源的“共建共享”,人力资源的“互兼互聘”,形成了校监校所校局校企深度合作格局。

刑事侦查技术专业探索出“一二三六”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贯穿一条主线:将“忠诚为魂,纪律为纲,服务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教官集德育辅导、业务传授、实战带兵于一身;二是依托两个平台: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平台,分阶段、交互式“互培共育”,实现校局双主体协同育人;三是三层面分层递进培养。第一层面是基础能力训练;第二层面是应用能力训练;第三层面是专业综合实战能力训练;六是重点抓好六个环节,具体包括专业认知、专业见习、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校局联动,共同组建师资团队,通过“实兵” “实景” “实战”,学用结合、练战交融,共同完成课程教学和考核,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图4-1)


4-1 教学练战模式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刑事执行专业及专业群依托金盾学院,与省内20余个监狱、戒毒所签订 “校监校所战略合作” 协议,形成了校内专任教师和一线兼职教师共同教学、指导、管理、考核、评价的立体教学模式,探索建立了“4+1+1”人才培养实施路径,前四学期在校内集中学习与实践,同时利用校内模拟监狱等实训场所学习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技能和锻炼基本工作技巧;第五学期在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进行综合实训,融教、学、练、战为一体;最后一学期在一线顶岗实习,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无缝对接。

法律事务专业及专业群探索建立了“一主线、二平台、三层次、学习与服务相融合”的人才培养实施路径。以法律实务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培养适应基层法律服务和社会管理人才的需要为核心,借助校内教学场所和校外教学基地两个平台,实施了“通用能力培养、专项能力训练、综合能力形成”由单一到综合的职业能力递进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校内外的交替式学习与服务展开,使学生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获取专业实践技能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实现了专业学习与服务基层法治建设的融合。

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依托安防职教联盟积极推动“政、行、校、企”的四方合作与交流,以企业为依托、以行业协会为纽带、以院校人力资源为平台政府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整合有利资源,调动各方积极因素,构建 “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合作机制“职教联盟四方联动、工学交替四四三四”人才培养实施路径以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学生参与专业相关的安防工程项目来带动专业技能的培养,如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设备维护与检修等能力,最终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标准、职业素养养成与专业教育、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四个融合。

(三)专业与课程建设

学院招生专业10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开设课程总数254门,其中A类60门,B类135门,C类62门,其中公共课33门,专业基础课68门,专业课169门。省市级精品课程6门,和同类院校的校均6门持平。

4-2  学院课程开设情况  

 

4-3 学院课程建设与其他院校对比

1.专业调整机制

学院原开设14个专业,经调研,停招城市管理与监察等4个专业。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司法行政事业发展需求,积极谋划筹建新专业。制定新生专业调整管理办法,扩大可转专业比例,增加学生选专业、转专业的自主权2020级新生获得转专业人数达到85名,建立专业设置信息发布平台和动态调整预警机制。

2.合作育人

学院长期与司法局(所)、法院、检察院、监狱、公安、安防协会等40余家单位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20年度新增10余个法院、警队实习实训基地。行业单位参与到学生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内容、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等有机对接。

3.课程建设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标准,推进课程改革。2019届毕业生认为实践教学帮助自己更好地提升职业素养和树立责任心的比例最高,达到91%。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围绕人才岗位需求,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系统性,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以职业道德素养为基础,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实践、开放、职业”的课程体系。贯彻“实战为主导,实训为主线,实用为主旨”理念,根据职业标准建课程标准;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序化和进阶化,理论与实践融合,形成理实一体课程;将思政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实现育人的全程化;校局、校监、校所联手开发课程,实现开发主体的多元化;搭建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终身学习平台实现网络化,供学生在线交互学习。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教学带来的影响,开展线上教学,通过微信、QQ、钉钉、超星尔雅资源等平台开展线上直播网络教学,开展集中辅导、问题讨论、线下交流等。利用超星网课平台新建了《安防C语言设计》、《安防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和《安全防范行业法规与行业标准》3门在线课程。

根据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2019届毕业生的教学满意度89%,近四年毕业生教学满意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减小。

4-4毕业生教学满意度对比

2019届毕业生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毕业生对核心课程重要度评价为85%,对核心课程满足度评价为84%,核心知识达成度为91%,学院四年数据显示,核心课程的重要度、核心课程满足度与核心知识达成度均整体呈上升趋势,核心课程培养效果有升。

4-5毕业生核心课程重要度评价对比

4-6毕业生核心课程满足度


4-7毕业生核心知识达成度

(四)教师发展

1.教师综合素养

为提升学院教师综合素养,积极组织学院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与比赛。350余人次教职工参加警衔、岗前培训、素质提升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大学语文》与《罪犯教育》2门课程获得三等奖,《警用霰弹抢使用》课程获得二等奖,其中《警用霰弹抢使用》课程晋级2020年度国家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三等奖。参加四川省委政法委“微党课”比赛获得表彰。组织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周末大讲堂”;参与“全国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参加四川省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讨培训;参加全国思政课教师备课平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导学”讲座以及不定期的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备课。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等课程培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主题活动、教师宣誓活动、“优秀教学成果、优秀教师风采展”等活动。

2.人才引进机制

2019年下半年、2020年上半年面向全国公开招录18名公务员,遴选4司法系统干警,选派9名监狱、戒毒系统优秀年轻干部到学院开展为期一年的访问交流。扎实开展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及返岗教研工作,严格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着力提升青年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制定完善《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学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聘、培养及管理办法》《学院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

3.教师实践锻炼

继续执行学院教师假期实践锻炼工作要求,所有专业课教师假期均到相应单位进行实践锻炼,并提交实践锻炼报告,派4名同志前往省监狱管理局信息保障中心(成都)实践锻炼。选派5位老师参加省教育厅、科技厅组织的知识产权直播专题学习培训。选派1名教师到成都公安局挂职锻炼。

4.教师发展成效

通过学习、培训、实践锻炼,学院教师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10名教职工入选司法行政系统文化人才库;15名专家型教师进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教育培训师资库师资人选;108名业务工作人才和体制内专业技术人才入选省厅人才库,1名教师荣获“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1名教师荣获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第六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2名教师参评2020年度“四川十大法治人物”,2名教师参评“最美教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学院1个集体、7名个人因表现突出,获省司法厅通报表扬。

(五)信息化建设

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完成标准化中心机房和监控管理中心,校园网有线骨干网和学院全覆盖无线网络建设与报警系统联动的全院无死角全覆盖监控系统。建成统一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和数据清洗与整合平台等四大信息平台。完成学院空中智慧校园手机应用平台、教学管理系统、课程与教学资源中心、办公自动化系统、招生就业管理系统、迎新管理系统、学生离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财务查询系统、收费系统、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等诸多全局性管理平台和应用系统的建设及整合集成。完成全校80间教室投影及中控设备的招标及安装;完成全校无线网络扩容升级工程招标及实施;完成数字校园三期建设项目的招标、实施、验收,包括:流程引擎工具、流程服务建设、智能数据分析工具、数据创新应用、服务中台建设、迎新类服务、教务类服务、第二课堂、后勤类服务、学工类服务、学工服务PC管理端、单招系统升级、站群系统,其中“项目驻场运维”正在实施中。完成智能一卡通主体工程建设,已投入使用。新一期数字校园建设已全面启动,从面向学生的应用与服务系统面向决策分析的数据分析与呈现系统基础平台三个方面进行信息化建设。

(六)校园文化建设

1.社团建设

2020年学院22个协会招收764人,会员总数达1661人。开设篮球培训、摄影培训、街舞培训、武术培训,普通话培训等课程。一年来,22个协会开展大中小活动共计214次。成立由北京巴蜀书画艺术院指导的四川自强书画院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分院,集文化交流、文化熏陶、文化创新于一体。

2.文化建设成效

2019年在“青春志愿·爱在旅途”四川省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暖冬行动”中,学院获得由共青团四川省委、公安厅、交通运输厅等六个部门授予的“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称号,一名同学获得 “优秀志愿者”称号;获德阳市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优秀组织奖,1名同学获德阳市第三届校园防艾形象大使亚军;获德阳市2019年度无偿献血优秀团体。2020年1名同学获“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1名同学获“德阳市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一名同学获四川省最美女大学生;获四川省第九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舞蹈甲组一等奖。获得德阳市首届大学生防艾辩论赛亚军;1名同学获“艾在阳光下”主题征文比赛最佳人气奖;1名同学获优秀奖。参加获得3个四川省第二届学生武术散打锦标赛第一名、2个第二名、3个第三名、3个第五名;获得四川省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竞技项目4个第一名、4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1个第五名;品势项目获得2个第一名。获得四川省高校第七届大学生乒乓球比赛高职高专组男子团体冠军、高职高专组女子团体亚军;高职高专组男子单打冠军、女子单打冠军、高职高专组女子双打第三名、男女混双第五名、男子双打第五名。获得第六届中国高职院校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第三名、女子团体第三名、女子单打第三名。


五、政策保障

(一)政策支持

1.国家政策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司法部、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工作的意见》,对司法警官院司法校警察类专业的招生、招录、人才培养等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意见》将学院刑事执行、刑事侦查技术、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行政执行、司法信息安全5个专业纳入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制度体系。《意见》在招生及应届毕业生招录方面规定:各省级司法行政机关会同编制、公务员等部门,测算本地司法行政机关年度警力需求及录用人民警察计划,司法行政系统所属院校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招生规模要与司法行政机关警力需求相衔接。各省级司法行政机关按照当年本地机关录用人民警察计划的一定比例编制面向司法行政系统所属院校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录用计划,录用人员主要充实到基层执法勤务机构。

2.省市支持

学院为“省司法厅主管、省监狱管理局、省戒毒管理局和市州司法局共建”单位,省司法厅每年从监狱戒毒系统遴选优秀人才8-10名同志到学院参与教学与管理工作。学院每年面向司法行政系统开展合作课题申报,得到积极响应。司法行政系统在岗位设置中,对非警察类专业毕业生在职位设置上也有一定倾斜。学院迁扩建项目是德阳市“十三五”重点项目,德阳市政府与学院举办方省司法厅签订《支持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迁扩建暨战训基地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学院办学,目前学院迁扩建一期工程项目“四川司法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已获得上发改委立项批复,计划于2021年8月开工。

(二)经费支持

学院为省财政厅二级预算单位,办学经费由省财政厅足额保障。学院办学经费主要构成:财政预算内经费、学费收入、中央奖补资金和短期培训收入。学院生均财政拨款高于全国平均(见图5-1,图5-2

图5-1  学院收入情况  

图 5-2生均拨款比较                          

(二)质量保障措施

 1.教学管理

实施教学检查。常规检查不松懈,期初检查备课、到课、教材到位等教学准备情况;期中检查教师的到课、学生的上课情况、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的符合度以及课件情况;期末重点检查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情况,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质量检查不放松,组织系部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督导办成员随机督查,并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治学作风、教学常规的遵守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秩序以及教学管理情况,把控课堂教学质量。为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修订完善《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办法》《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听课管理规定》等。

实施“三教”改革。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50%;成立教材选用委员会调整教材审查委员会,完善教材规划、编写、审核、选用使用、评价监管、退出机制机制;加强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建立健全三年大修订、每年小修订的教材动态更新调整机制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

开展多维度评价。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委托权威第三方评价机构麦可思公司对学院毕业生进行半年后问卷调研,以全面了解学院教学、后勤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增加学生即时评教模块,及时了解教师上课情况。

2.诊改机制

建立健全诊改机构与制度。建立党委领导,院长负责,分管教学副院长具体执行的全面协调的质量保证领导组织,质量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质量保证体系设计与考核诊断,各教学系部是质量生成核心,行政职能部门保证质量提升。建立完善涉及全员、贯穿全程、覆盖全面,纵横衔接、网络互动的常态化诊断改进工作制度,将诊改工作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逐步构建富有内生活力和创新动力的常态化诊断改进工作机制,最终实现内部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诊改平台建设完成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的制定,任务的分配,各项标准制度的建立。完成信息化质量管理平台、项目管理系统、专业发展与评估系统、数据采集与交换系统均已部署完成,且各系统功能已完成联调测试均能正常使用;各系统所需基础数据已和学校信息中心完成对接;完成学校相关标准链的制定、分解并植入系统,分为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四大层面,共计17条标准;完成学校目标链的调整、分解并植入系统,分为“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五个年度部门工作计划,共计3353条任务;完成学校现有规章制度及三级质量保证组织,并植入系统。

六、服务贡献

(一)服务司法行政系统

1.培训服务

培训形式不断丰富。近五,学院共承办各级各类培训130余期,累计培训3万余人次。受疫情影响,学院培训服务人数减少,学院积极与创联国培中心合作,开创四川警衔晋升网络培训新模式,累计网络培训1254人。9月开展集中培训,共举办8期线下培训班,共1178人参训。首次举办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培训班2期。全年培训人数2800人。

培训范围不断拓展。形成了以干警培训为主体、以律师培训为重点、以基层司法行政业务培训为补充、其他相关行业培训不断拓展的工作格局。培训项目从新入职警衔晋升等基础业务,拓展到了司法助理员、社区矫正律师执业、监狱特警、藏汉双语、信息等专题业务;培训覆盖本省扩展了青海、西藏、甘肃、贵州等多个省区,基本形成了跨专业学科、跨行业领域、地域界限的培训体系。建立“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成都培训基地”,并积极申报“司法部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四川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教育基地”。

培训质量大幅提升。完善制度体系,完成《学员管理规定》手册、《培训工作规范》等制度,完成四川警衔晋升网络考试题库升级工作。调整原题库知识结构范围,合理规划考试新模块,完善考试题库内容。

 2.智力支持

学院为司法行政系统做好科研、技术、标准制定等工作。参与省司法厅编制四川司法行政《“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五年规划》;主持四川省监狱人民警察警务技能训练大纲及教材编写;协助省监狱管局制定四川省监狱武力使用规范地方标准;协助制定四川省监狱人民警察教官选拔、管理、培养相关办法;参与德阳交警支队政法干警整顿教育活动,并做《决胜全面小康 共襄复兴伟业》报告;为雷马坪监狱警衔晋升干警和新入职干警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报告;组织举办监狱系统警体技能大比武;指导省女监完成19项单项课题,其中,一项获得四川省监狱调研课题一等奖;参与行业信息化建设方案论证、项目验收、作为业主方代表招标等工作。

(二)服务地方发展

开展民法典宣讲活动。构建了主要领导统筹管、分管领导协同抓、责任部门具体办、全院上下人人的工作格局,组建民法典宣讲讲师团,开展民法典百场巡回宣讲活动。根据不同对象,量身确立主题,有针对性地深入机关、学校、社区、乡村、寺庙和企事业单位等。在全省21个市(州)开展宣讲活动,累计行程1万余公里,宣讲130场,授课300余小时,发放法治宣传资料8000余份,受众3万余人次,为传播法治知识、践行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作出应有贡献。

积极参与地方建设。1名老师受聘为德阳市高技能人才建设项目评审专家,参与2020年德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评审和考核复查工作。1名老师当选为德阳市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一届社会服务专委会委员。派出300余名学生协助德阳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学院牵头的安防职教联盟荣获成都国际安防展20周年杰出贡献奖。

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师生投身防控工作第一线,全力配合当地相关部门进行入户走访,运送抗疫物资、进行体温测量登记等工作;学生志愿者协助德阳凯江社区进行人口普查;学生志愿者到儿童福利院开展志愿活动。

(三)服务西部建设

开展扶贫工作。派出4名同志到甘孜州新龙县参加精准扶贫,院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5批26人次深入扶贫一线,召开扶贫现场督导会,设立“金盾助学金”,巩固“城乡党建结对共建”成果,开展“衣旧情深、爱心传递”旧衣旧物捐赠,“精准扶贫、爱心延续冬日暖”捐助,“送医送药惠民、助力精准扶贫”义诊和讲学扶智、送教助学、干部培训等活动。投入8.5万元,扶持教育、旅游、产业和就业;通过“以购代捐”认购价值12万元农(副)产品;累计捐款捐物总值8万余元,精准慰问21户贫困户。学院扶贫工作作为典型案例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5-2019)》。

毕业生就职西部地区。向凉山、喀什等贫困地区提供了较多司法人力支撑,近三年到凉山、喀什等地就业的毕业生明显增加,根据数据调研显示,这部分毕业生均服务于政府及公共管理领域,几乎均就业于司法/执法部门(公检法)相关行业。体现出本校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政策,为凉山、喀什等贫困地区提供了较多专业技术人才,

城市名称

2017届(%)

2018届(%)

2019届(%)

成都

36.0

48.5

36.2

凉山彝族自治州

8.4

4.7

9.9

喀什

0.3

0.3

6.0

德阳

3.7

5.7

5.4

绵阳

3.4

3.0

4.8


七、面临挑战及改进措施

(一)面临的挑战

1.“招录便捷机制”实施后,给非警察类专业生就业带来冲击;司法职业院校试办本科专业已经申报,全国同类院校“专升本”竞争十分激烈。

2.师资数量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职称、高技能人才较少;

3.信息化运用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4.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机遇与挑战并存。

5.全面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和全员质量文化建设给校内工作带来新的推进困难。

6.学生就业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7.学术研究能力与学院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二)下一步改进措施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的统一部署,围绕司法行政1+4总体布局全系统“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紧扣“特色亮点打造、治理能力提升”主题,以全系统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为总要求,“全省一流高职院校、全国一流司法警官院校”为总目标,按照三四”的工作思路持续狠抓内涵建设着力打造学特色,不断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全系统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干警教育培训基地、理论和实务研究基地,为全面依法治经济社会质量发展提供优质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是聚焦《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任务,围绕《四川教育现代化2035》和《四川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20-2022年)》要求,科学拟定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二是继续做好定向招录工作,即将规范便捷招录机制。根据《人社部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8〕20号),报请省厅会商人社厅等部门,研究制定我省实施意见并抓好贯彻落实,全面提高毕业生“入警率”。按规定要求编制招生计划,加强相应专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是加快打造全省统一的监狱戒毒人民警察战训基地。在厅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整合“两局”在经费筹措、协调各方、规划建设和人才保障等方面的优势资源,本着统一规范、功能完备、适度超前的工作思路,统筹规划战训基地建设和学历教育需求,加紧协商德阳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快推动选址后的各项准备工作。

是大力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努力争取政法专项编制;主动对接“两局”,进一步加大“访问学者”遴选和教师赴监狱、戒毒所一线实践锻炼的工作力度,整合全系统资源,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强化“内培外引”,建立教师发展标准,实施名师带动战略,加大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构建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深入推进高校教师职称自主评审改革,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全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五是加快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进程。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从过去由质量管理部门的一元管理到学校所有部门、教职工参与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强调质量管理工作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构筑一个质量生成主体之间相互促进的网络化质量保证系统。将质量改进成效与绩效考核相结合,设置质量监控点,建立融目标责任、质量标准、工作制度、绩效考核于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考核激发教职工追求质量的内生动力,形成自律的质量文化。

全力推进学院迁扩一期“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各项工作,力争2021年破土动工,以解决学院“场地狭小之困”。  

未来发展进程中,学院将不断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能力,培养造就更好适应和引领创新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20年12月24日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凯江路二段32号     邮编:618000     版权所有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20     蜀ICP备1501316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