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韵荻 凃王敬)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
云南省红河州有中职学校28所、高职院校3所,在校生8.7万余人。2021年以来,全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红河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作为全州仅有的综合性高职院校的示范引领优势,推动红河州职教园区深化职教改革发展,采取合并、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方式,整合全州职教资源,形成合力共谋发展,构建了全州“一盘棋”办学新格局,推动省州共建“滇南中心城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新高地”。
园区合署办公
理顺管理机制
红河州职教园区充分释放办学潜力和示范引领力,以红河职业技术学院为引领,以集中统一管理为主要形式,整合“一院四校”(红河职业技术学院、红河州农业学校、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红河州财经学校、红河州卫生护理学校)资源优势,探索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良性模式,做优高职、做强中职,着力将园区打造成校园、产园、家园、公园“四园”融合良好,服务、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创新发展新高地。
改革伊始,红河州职教园区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配齐配强领导班子,深入推进园区集中统一管理水平再提升,构建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形成学校自主管理、科学规范、凝聚合力的体制机制。
一、改革管理模式
园区结合实际改革管理模式,以二级学院为单元,实行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园区院校师生教育教学管理实行“办管分离、中高一体”的模式,即:以红河州农业学校、红河州财经学校、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红河州卫生护理学校管理为基础,以二级学院为单元,大中专一体化办学,具体组织和实施管理。
具体说来,红河州农业学校负责现代农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公共服务学院的教育教学管理及二级学院所属教师的考核管理,红河州财经学校负责智能制造学院、财经商贸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的教育教学管理及二级学院所属教师的考核管理,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负责应急救援学院、紫陶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体育运动学院和建水校区的教育教学管理及二级学院所属教师的考核管理,红河州卫生护理学校负责大健康学院的教育教学管理及二级学院所属教师的考核管理。
各二级学院在所属学校的管理下,以专业群建设为主线,实行大中专一体化办学和管理,具体落实好教学、教研、学生教育管理、安全管理等日常工作,确保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优化资源配置
做好州级职教资源整合。以职教园区院校资源整合为重点,由红河职业技术学院集中统一管理职教园区,推进园区一体化办学。州属3所中专学校的主要领导加入红河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班子,强化组织保障。推动园区院校管理模式改革,统筹合署办公部门,整合业务职能,形成管理合力。推进职教园区办学场地、实训资源、教师资源、教学资源的整合工作,实现园区内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教师跨校互聘,形成职教园区院校优势互补、各具特色、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格局,解决了多年来专业重复建设、资源不能有效共享的问题,办学合力日渐显现。
做好县市级职教资源整合。发挥红河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优势,以职教园区为龙头,采取合并、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方式,整合全州职教资源,构建全州“一盘棋”办学新格局。具体逐步推进红河职业技术学院托管蒙自市职业教育中心、个旧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工作,与石屏县职业高级中学、泸西县职业高级中学、金平县职业高级中学等县市职中开展“3+2”合作办学。
做好州县两级培训资源整合。发挥红河职业技术学院和红河州农业学校、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红河州财经学校的培训优势,积极承接各部门培训,实现培训人数与学历人数大体相当。进一步发挥职教园区院校优势,与各县市教育体育部门及职业学校合作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加强内涵建设
培养优质人才
为促进内涵建设上台阶,红河州职教园区加强队伍建设,激励领导干部担当实干、争先跨越,推进作风转变和能力提升,全面提振学院干事创业精气神。同时,优化师资,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紧锣密鼓改革师生管理模式。
一、统筹调配优化师资
实现师资共建共享共用。按照“统一调配、人岗相适、相对稳定”的统筹调配原则,打破校际界限,根据教师的所学专业、个人强项和优势,将园区院校所有教师在人事隶属关系不变、党组织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统一调配安排到利于工作开展的相关专业群、二级学院岗位工作,实现师资共建共享共用,适应园区发展需要。建立“统一领导、院校负责”的教师资源管理体系,实行“日常管理监督、考管统分结合、考管标准一致、主体责任明确、服从统一调配”的考核管理方式,建立园区院校教师互聘(兼职)机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实现园区院校师资共享。
建设高素质职教师资队伍。用好州级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面向紧缺专业自主引进高技能人才。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加大力度面向企业行业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落实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每年选派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积极组织职业院校教师参加国家和省级各项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推行专职辅导员管理机制。大力推进专业群建设,以专业群建设组建相应二级学院,学生管理的基础单元也由原来的各中职学校变为二级学院。一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行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工作模式,原则按1∶350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即每3至7个教学班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专人专职负责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和教育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推进班主任和专职辅导员工作结合,以探索进一步强化学生管理工作的路径,确保安全稳定。
二、推动职业教育纵横贯通
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五年一贯制、“3+2”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双优”建设行动,围绕红河州“13568”工作思路和“三个示范区”建设,紧密对接百千亿级产业,积极助力中职学校建设,加快推动优质专业发展。推进“双高”建设,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园区院校优势,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能力培训,实现年培训1.2万人次。推动红河职业技术学院形成办学规模,引领全州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抓实思想政治教育、严格学生日常管理的基础上,以3—5年为周期,研究制定年度教学目标计划和学生能力培养提高计划,从学生入校第一年开始,列出每年需要达到的、具体可实施的培养目标,明确规范学生入学后每年要取得的指定证书和每学期要掌握的技能操作能力,提升学生待人接物的礼仪基础素养,强化考评制度,量化考核目标要求,使学生能力逐步提升。
统筹专业布局。规划优化专业布局,全面加大专业设置审批、统筹工作,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和需求设置专业,避免专业设置重复,形成园区院校专业“各有特色、互为补充、错位发展”的良好局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按照“扶优扶强”的工作原则,积极推进州县两级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工作,发挥红河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优势和引领作用,通过五年一贯制、“3+2”“3+4”合作办学模式,统筹调整优化县市职中专业,推动全州职业教育中高本专业一体化布局发展。
提升发展站位
打开全新格局
为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使红河州职教园区成为省内领先、区域一流的职业教育聚集区、职业技能人才贯通培养示范区、产教融合先行区,红河职业技术学院高屋建瓴,着力推进改革创新。
一、健全多元办学格局
红河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抓手,研究制定了《红河州职教园区校企合作实施办法》,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专业共建,探索与企业共建产权清晰的混合所有制或股份制二级学院,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学院深化与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佳华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的合作,在人才培养、产学研用结合、社会服务等领域实现以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面为主的协同发展,形成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的合作机制。
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红河州加大产教融合型重点行业企业的培育力度,分期分批在11个千百亿级产业中分别选择10家龙头企业,共建110个州级产教融合示范点,对接全州职业院校骨干和特色专业,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红河职业技术学院以此为契机,与红河州投资促进部门及经开区、综保区、自贸区管委会联合打造“政区校”三方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人才问题。
三、拓展中外合作办学
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聚焦沿边开放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深化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谋划招收周边国家学生到红河州留学。在外交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红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中国(红河)法语国家职业培训中心,同法国及法语国家开展农业、食品、园艺等领域的职业培训合作,实现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双向合作交流。积极组织参与“2021年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等国际职业教育交流竞赛,形成一批教育交流、技能交流和人文交流的品牌。以跨境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大健康等专业为基础,探索“中文+职业技能”的国际化发展模式,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跟随中国企业“走出去”,重点对接加工及贸易、大健康服务、跨境旅游、跨境电商等产业,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红河综合保税区、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风鹏正举,长歌未央。高起点、高标准、充满发展张力的红河州职教园区,奋发有为、担当实干、争先跨越,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谱写职教园区教育工作的新篇章。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把红河职业技术学院发展成在省外有影响、在云南有特色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打造在校生规模4万人左右的云南省高水平职业教育示范园区,闯出一条具有红河特色的新型职业院校建设之路,为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